长沙西郊一栋农房前,谢海华推着瘫痪的妻子谢芳在晒太阳。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夫妇俩,第一次是在医院看到谢海华帮妻子擦洗。场景不同,暖意不变。
这对来自湖南长沙市岳麓区的农村夫妇,双双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谢海华与谢芳因一次见义勇为而结发,29年来相濡以沫,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数十年关爱老年人、奉献社会,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
“我勇敢一次,他勇敢了一辈子”
1988年2月7日凌晨,在长沙一家小饭店当服务员的谢芳,在歹徒入室盗窃并行凶之时,挺身而出勇斗持刀歹徒,不幸身中9刀命悬一线,后经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时年23岁的“女英雄”谢芳感动了社会各界,被授予“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光荣称号。
刚从部队退伍的邻村人谢海华,将对谢芳见义勇为的感动转化为爱慕。面对负伤后留下多项后遗症而身体孱弱的谢芳,谢海华不顾亲友劝告,于1988年10月毅然与她结发。“我决心用余生照顾好这个勇敢善良的女人。”谢海华回忆说。
婚后生完小孩不久,谢芳受伤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面对残酷的现实,谢海华开始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做饭熬药、穿衣梳洗、端屎把尿……这样周而复始却相当精心的照顾,谢海华坚守了29年。
在过去1万多个日夜里,谢海华每天为妻子擦洗身体,谢芳卧床以来从未生过褥疮;每天为妻子做按摩护理,一次就是两小时;为了让妻子吃上热饭,三餐饭菜都是一勺一勺地喂。
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年幼待哺,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3口人3亩地。但他人穷志不穷,利用空余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想方设法凑钱给谢芳治病。当年交通不便,谢海华就推着谢芳南下北上四处求医。近年来,谢芳突发多种疾病而多次住院和手术,谢海华从未想过放弃治疗。
“我勇敢一次,他勇敢了一辈子!”谢芳说,29年来谢海华从未离开过她一天,一直细心照料,从不埋怨。
“敬老院老人最孤单,我乐意陪伴他们”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谢芳、谢海华夫妇住进了廖月娥敬老院,并给谢海华安排了在敬老院当门卫的工作。夫妇俩虽然自身境遇艰难,却坚持关爱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最稀缺的陪伴。
尽管疾病缠身、药物副作用大、看病劳累奔波,但谢芳仍不忘奉献社会,早早签署了眼角膜志愿捐赠书。每天利用轮椅帮助敬老院做些巡逻、看顾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持续播撒着那份勇敢和热忱。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谢海华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和附近居民理发。去年过年前夕,谢芳因胃类癌被送到长沙市区住院,陪护在旁的谢海华心里始终挂念敬老院的老人没法理发。待谢芳病情稳定后,谢海华抽出半天时间赶回敬老院匆匆忙忙给十几位老人理发,再赶回医院。
谢海华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陪他们聊天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理发,还义务做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对老人们更是“随叫随到”。早上,他带老人们散步、打太极,晚上带老人们跳广场舞,365天从不间断。
“要么是孤寡残疾,要么是子女没法照顾,住敬老院的老人最孤单,我乐意陪伴他们,让老人开心。”
谢海华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无私奉献爱心。今年7月,长沙发生特大洪灾,谢海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党员抗洪志愿服务队,巡堤、扛沙袋,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守在抗洪一线。
孝老爱亲 诠释传统美德
见义勇为的精神、不离不弃的情怀、孝老爱亲的品德,谢海华和谢芳不畏艰辛,用数十年的坚守筑起了道德高地,感动了社会各界。2012年谢芳当选中国“见义勇为好人”,2016年谢海华当选中国“孝老爱亲好人”。
谢海华坚韧而担当,29年不离不弃,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深情爱护和照顾妻子,展现了好丈夫的责任。
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贺文龙表示,谢海华的事迹有助于引导年青一代形成正确的爱情和婚恋观。
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敬老院名誉院长廖月娥说,谢海华难能可贵地做到了“既爱亲又孝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值得大力弘扬。
今年,谢海华被推荐成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面对荣誉,谢海华淡定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孝老爱亲不会停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新华社记者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