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安卓版下载-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 头条蓝字新闻
喜报!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鼓楼区委文明办《“广”“新”“精”“暖”汇聚服务群众力量》一文。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做优文明实践活动平台,探索文明实践路径模式,打响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壮大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不断引领汇聚服务群众力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有鼓楼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道路,擦亮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
2022年福州市“我们的节日·春节”鼓楼专场活动,书法家挥毫泼墨写春联、送春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柜入驻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福州市委文明办联合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文明之邀、鼓楼之约、新春送福、爱在榕城”
——2022年福州市“我们的节日·春节”鼓楼专场活动
在“广”上下功夫,文明实践阵地多点开花。福州市鼓楼区科学部署、合理规划文明实践阵地,建立“点点成线,以点带面、全区覆盖”的文明实践新格局,让文明实践在每个角落“落地生根”。一是健全实践中枢。选取历史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志愿服务资源丰富的场所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地点,打造双核心辐射模式,现有的文明实践中心设有新思想书柜、闽政通服务体验厅、新时代直播间等功能区,打造群众精神家园,吸引众多市民群众参与,成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中枢。二是铺开多个所站。依托“一老一少一普”、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等场所,各街镇、社区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文明实践走进鼓楼市民的生活。三是打造多方触角。利用闽都乡学讲习所、于山聊吧、各级文明单位道德讲堂等场所,串联三坊七巷、鳌峰坊、省少儿图书馆等爱国教育基地、文化阵地,汇聚起具有鼓楼特色的“7 n”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实现了文明实践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织就家门口的服务网。
福州市鼓楼区共向永泰县嵩口镇乡村复兴少年宫捐赠图书1000册
鼓楼区建立“一线呼叫、一线报到、一线处置”机制,解决城市运行难题
鼓楼区的志愿者“送”非遗文化进课堂
在“新”上见成效,探索多样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市民需求,盘活辖区资源,探索“共建式”“点单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是探索“共建式”服务。汇聚省、市、县区资源,联合省、市机关单位共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中央、省、市先进政策、经验做法引入鼓楼,拓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思路导向和实践路径。强化与兄弟县区合作交流,与永泰县开展城乡志愿服务协作互助,重点围绕文明旅游、乡风建设、文化惠民等五大文明实践主题,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协同发展,实现县区文明实践相连通。二是探索“点单式”服务。依托“鼓楼智脑”平台,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由社区根据实际向有关部门“点单”后,多部门联动,统一安排派驻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最大程度贴近和满足基层的需求。2021年9月福建疫情期间,根据社区点单,紧急召集社会志愿者200名,连夜赶赴街镇、社区开展为期10余天防疫志愿服务行动,构筑疫情防线。三是探索“体验式”服务。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为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提供平台。组织志愿者参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数字峰会、省市“两会”等大型活动的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提升志愿者荣誉感;并在地铁、交通路口、景区等场所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为更好的城市环境作出贡献。
鼓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跟习近平总书记学工作方法》主题宣讲活动
鼓楼区开展“‘声’动人心 讲党史你来听”活动
三坊七巷的名人家风家训馆
在“精”上做文章,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项目。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培育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文明实践项目,打造独具鼓楼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一是打造入户实践项目。立足方便服务群众,组织百名红色理论宣讲员、移风易俗宣传员、志愿者等开展“五进五学”大宣讲、移风易俗“五进”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闽都文化宣讲等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形成了“五进五学”“红色大讲坛”等精品文明实践项目,打通服务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推出网络创新项目。利用互联网便捷性强、互动性优的特点,创新推出网络文明实践项目。“听百名鼓楼好少年 讲建党百年故事”云听党史活动,以线上展播方式,全景式回顾建党历程,活动已刊播超百期,网络累计点击量近700万。“学习新思想,奋进向未来”网络知识挑战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学,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知识,实现以赛促学。三是挖掘街镇特色项目。以“一街(镇)一品牌,一社区一亮点”为目标,推动各街镇社区文明实践项目多点开花。鼓东街道中山社区建立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机制,每名志愿者配备“幸福中山服务储蓄银行”存折;鼓西街道打造全省首家社区“爱心银行”,针对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开启助老新模式;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区利用刘家大院名人家风家训馆,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家训,为市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福州市委文明办联合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文明之邀、鼓楼之约、新春送福、爱在榕城”
——2022年福州市“我们的节日·春节”鼓楼专场活动
优秀志愿者代表鄢继恩宣读了《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典范之城》倡议书
福州市委文明办、鼓楼区文明委、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拗九节”鼓楼专场暨“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将拗九粥送给老人(以上图片均来自家在鼓楼)
在“暖”上聚人心,引领带动文明实践力量。健全机制建设,探索嘉许激励举措,加强引领带动,完善需求服务,发动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一是建强文明实践队伍。综合运用报刊、微信、网络等多种方式,调动广大居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整合现有资源,发挥辖区党政机关、高校院所、驻区部队、商务机构众多的优势,建立起文化、教育、科技、司法等类型多、专业强、服务广的文明实践工作队伍,并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全方位参与、大合力推进、多层面受益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先进典型引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四个最美”推选宣传、星级志愿者评定、“四个100”暖心志愿服务评选等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优秀志愿服务典型评选表彰机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重要作用,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吕云娥,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开元社区、三坊七巷社区、中山社区、军门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组织闽都乡学讲习所等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提升自我。三是完善回馈激励制度。以志愿者为主要对象,探索激励举措,激发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积极性。在部分社区文明实践站试点“爱心银行”,通过志愿服务积分换取日常生活用品、享受社区就医等福利,并持续探索志愿者在出行、购物、就医、游览等多方面的礼遇,为志愿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加大对先进志愿服务典型日常生活中的回馈奖励制度,为优秀志愿者征订《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等报纸,增强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吸引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稿件来源于鼓楼区委文明办)